CN

G105国道

开发商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 景观设计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州市白云区 设计时间 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

1735797728312.jpg

1735797730288.jpg

1735797734668.jpg


前序


从混乱无序的交通路线到
人车分流的慢行体验

从杂乱破旧的建筑立面到整洁明亮的沿线景观

从退化缺失的人行绿道到疏朗通透的公园空间


这是一段老旧国道的新生

更是一片城市失落空间的涅槃

G105焕新出发

重塑广州北门户的景观大道


1735797759691.jpg


空间矛盾

“失活”的城市角落

Inactivation


作为连接广州白云区南北的快速通道,105国道白云段(白云大道)是白云区东部科创门户的主轴线,串联起科技园、产业园、科技谷、汽车小镇,形成白云大道科创走廊。


然而,在城市、公路快速粗犷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大量的城市活力失落空间,比如公路带两侧的无主之地便成了衰败、混乱的城市“角落与缝隙”,这类失落空间如同残缺失活的细胞游离在城市肌体中,亟待更新激活,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1735797770646.jpg


失落空间指未被充分利用且衰废的空间。

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

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

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

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

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



成因分析

“失落”的公路沿线空间

lost space


地处广从三路(永泰商务中心至太和掉头位段)的105国道(太和段),道路全长约1.5公里,属于白云大道南端起点段,两侧违建林立、人车混杂、绿地空间狭窄、慢行系统缺失、整体空间消极缺乏活力。这类空间,既是粗犷城市发展方式下的弊病,也是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道路交通失序


曾经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面承载着巨大的车流,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同时慢行系统缺失,交通路口多,交通路线混乱,让道路使用者安全无保障。


1735797784387.jpg

1735797787075.jpg


建筑风貌失色


沿线建筑品质欠佳,违法搭建的广告、棚架等形象不可控,建筑外立面招牌颜色明艳、尺度夸张,建筑外立面风格混杂,严重影响城市空间环境质量。


1735797816167.jpg

1735797818497.jpg

1735797821110.jpg


绿化系统管理缺失


在绿化景观方面,植被品种单一、色彩杂乱,疏于维护和更新。公共绿地被侵占,地被退化,服务覆盖率极低,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绿地景观需求。


1735797840889.jpg

1735797843227.jpg

1735797845876.jpg


非场所并不意味着缺席或是虚空,

相反,它是悬置于历史之外的空间,

我们生活于此但又不使之充溢满盈。”

 ——马克·奥吉 ( Marc Auge)



Non-Places

“非场所”的诗意

人本空间设计策略


“非场所”的概念源于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吉《非场所:超现代人类学入门》,他把空间分为“场所性空间”和“非场所性空间”,认为“场所”是有特征的,合理的,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反之则是“非场所”。高速公路、立交桥、交通工具等对他来说都是非场所。主宰那里的是现实性以及此时此刻的紧迫感。


基于此,山水比德设计团队希望让景观赋予这种空间以新的意义,让它成为悬于“意义场所”之外,营造一种诗意的呼吸空间


1735797869479.jpg


解构


策略一:完善功能支撑


项目组力求把“国道”与“景观”串联,通过功能场所的营造,打造全线贯通的慢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以保障行人安全舒适的慢行体验,实现30分钟全场景生活圈的线性连通,实现从都市到自然的无缝衔接。


1735797882357.jpg

1735797884794.jpg

1735797900519.jpg

▲实现人车分流的慢行体验


策略二:界面管控


设计团队从建筑立面与道路铺装入手,通过界面管控的设计策略,与属地镇街、白云区城管局等多方密切合作,共同塑造了本段公路沿线空间的连续性景观界面。比如,在立面提升方面,属地镇街负责推动仿古建筑立面清理、清洗,确保20米范围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违法建筑一律拆除。


1735797915696.jpg

1735797917511.jpg

1735797921356.jpg


策略三:人本尺度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尤为强调对尺度的精心处理,采用灵活微妙的设计手法塑造公共绿地空间。尽可能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大乔木,重塑植物林相;选取美丽异木棉搭配缀花草坪,结合微地形营造疏朗通透的景观空间,以期能将公路沿途的风景徐徐展现。


1735797942428.jpg

1735797944584.jpg

1735797948586.jpg


三季繁花,四时长青

花海连片,绿树成荫

夕阳下

人们在蜿蜒的慢行道散步、慢跑

孩子们在口袋公园嬉戏、玩闹

与公路上涌动的车流互不干扰


1735797971065.jpg

1735797973163.jpg

1735797977303.jpg


华灯初上,星空长明。夜幕下的G105国道依旧热闹忙碌,敞亮的灯光如行云流水,如璀璨星河绵延在白云大道上,蜿蜒曲折,追寻夜幕尽头。口袋公园则成为了市民夜晚休憩、漫步的不二之选,成为全家人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1735797997588.jpg


后记


G105国道——激活的非场所空间

如流淌的波浪

延伸城市的肌体中翻涌新序

以连续性的姿态蜿蜒在水泥森林之中

As flowing waves 

extend the city's body surging new order

It winds continuously through a concrete forest


曾经拥堵成患、人车失序的G105国道,曾经违建泛滥、空间狭隘的沿线城区,旧日的印象正在被“刷新”。我们利用多处界面管控和绿化提升,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增强车道景观与城市的功能互动性,关注道路景观形态、功能与城市空间和市民活动之间的关联耦合,形成从“物质空间”到“精神场所”的认知转变


1735798011851.jpg


这就是“非场所”的诗意

它与城市紧密联系

以连续性的姿态蜿蜒在水泥森林之中

同时又与城市相对分离

让人为在闹市中享一份宁静而庆幸

就像马克·奥吉所言

“我们在非场所之间穿梭是为了与生活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