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惠州 中海 · 汤泉

开发商 中海宏洋惠州汤泉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设计院 项目地点 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 设计时间 2022年2月

1735612646889.jpg

1735612654397.jpg

1735612656737.jpg

1735612663307.jpg

1735612665421.jpg


苏东坡曾三游汤泉,在此毫不吝惜地留下了诗词佳作,“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描绘的便是这惠州汤泉,故汤泉也有“东坡泉”之称。


1735612671439.jpg

1735612674739.jpg

△汤泉现场与东坡游白水山行迹图


image.png


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苏东坡则认为人生赏心乐事很多,不单只有四件,而有十六件: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


1735612803909.jpg


惠州中海汤泉项目便以苏东坡这十六大乐事为线索分布于整体规划中,而五期展示区则以“雨后登楼看山”为线索,将苏东坡的宋式精神、美学贯穿其中,打造当代的宋人雅致休闲生活场景。


1735612833478.jpg

△项目鸟瞰图



image.png

1735612994475.jpg

1735613006094.jpg

1735613008622.jpg

△项目设计图


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珠湖间,场地五山环抱,面朝龙珠湖,南高北低、空间狭长,最窄处约为7.5m,高差达50m,登山而上,给人一览众山小的舒畅。设计团队期望将苏东坡所代表的“豁达、潇洒、朴素、诗意”四大宋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打造宋式诗意生活的当代写照。


1735613053755.jpg

△原场地登顶视角


设计根据苏东坡的“雨后登楼看山”形成“雨后入山、登楼入云、山高回望”三大空间区块,“松间、清泉石上、明月、云间凤、林上、浮来、山高回望、静街、入院”九大景观节点。


1735613070493.jpg

△项目鸟瞰图


image.png

1735613114627.jpg

1735613116644.jpg

1735613120336.jpg

△入口与景墙形成延展画卷


雨后空气清新时,行走在山林脚下,铁冬青后的山门入口隐约可见。入口空间的灵感来源于《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营造画卷般的入口延展面。


走近山门,细节渐露。树影挥洒在如画卷般洁净的景墙之上,灰青的屋檐配色,组合成一幅宋式清雅画卷。让人初到此处就能体验到一种放松清闲的意境,如空山雨后般沁人心脾。


1735613150066.jpg

1735613152505.jpg

1735613156296.jpg

△景墙细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踏入山门进入松下小径的庭院过渡空间,灯影绰绰,树影摇晃在镜水之上,停留在松下小径,心也随着灯影、树影柔和下来。


1735613187437.jpg

△松下小径细节


步入庭院间,山门、迎客松、潺潺叠水,共同构成雅致的松庭画卷,隐隐带来入口仪式感,同时收住视线在坊门处形成一幅山石叠水的对景引人入胜,激起游人进一步探索和游憩的欲望。


1735613203102.jpg

1735613204864.jpg

△清泉石上叠水


为消解场地高差,设计团队打造40米长的极致峡谷通行空间,以登山台阶、自然山林共同构成雨后薄雾天光的生态诗意氛围。


1735613233118.jpg

1735613236529.jpg

1735613240189.jpg

△下沉式峡谷步道


空山新雨后,峡谷间飘荡着氤氲的清新。微风吹起,树梢雨水落下,将步道的灰尘洗净,露出沉稳气质、行于其间,感受森林氧吧的气息,唤醒心中的平静。


1735613270224.jpg

1735613272102.jpg

△雨后的峡谷步道


随着步道向上行走,与天空的距离越发接近。行至山腰间,抬眼望向天空,层叠的丛林树梢后,是透出山顶的云间凤。


1735613299528.jpg

1735613301522.jpg

1735613305495.jpg


顺着蜿蜒步道,拂过周边花草,转头可见登楼而上的电梯厅——听雨亭。格栅景墙与原石座椅吸引着游人稍作休息,温黄的灯光如归家烟火,静候来宾。


1735613330423.jpg

△转头便可见听雨亭


闲适的生活即是可以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若游人期望继续登山漫步,亦可向前而行。登山步道就地形缓缓而上,丰富的植被与原生场地的石头砌成的挡土墙,相比栈道的宋式精致则又是极致的自然与放松。


随着路途渐高,回望步道,在城市间的压力与疲惫逐渐消隐。置身于自然山野间,全身心得到释放。忽而抬头,登楼步云之路就在前方。


1735613351104.jpg

1735613354420.jpg

1735613356364.jpg

△通过营造上下穿行不同体验消解场地高差


image.png

1735613420519.jpg

△直冲云霄的云间凤


穿越峡谷后,来到电梯平台,直冲云天的云间凤矗立眼前。苏轼在此温泉沐浴后写下: “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垂直电梯上登高望远,感受身轻如凤,故名“云间凤”。当视线不再有遮挡,眼前不再有钢筋水泥铸成的高楼,豁达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1735613437424.jpg

1735613441782.jpg

△站在云间凤中远望湖光山色


当心灵的重负被明月清泉、深深峡谷悄然洗去,便能真正的开阔与豁达。乘上26.8米的云间凤,置身于空中楼阁,俯瞰整片山水森林,苏东坡的宋式精神在此体现。


1735613460567.jpg

△云间凤前开阔的视野


登上云间凤亭中,视野得到开阔,俯瞰龙珠湖,登山体验在此达到高潮。设计希望传达出东坡闲适豁达的意境,同时云间凤亭亦是对宋式建筑精美、洁净的完美诠释。


1735613482474.jpg

1735613484427.jpg

△俯瞰龙珠湖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走出云间凤亭,凌驾于云上的林上栈道。行走在步道上,抬眼便是蓝天白云,树梢触手可及,如梦似幻。


1735613507300.jpg

△走出云间凤的视角


在空中步道间漫步,回望景色,云间凤藏在树梢丛林间。纯净的天空作为画布,远处的山景绵延,离开城市的气息,云间凤伫立在自然间,神圣而宁静。


1735613522317.jpg

1735613526089.jpg

△林上栈道回望云间凤


当夜幕降临,林上栈道的灯光亮起。远处的夜空被城市间的灯光染上梦幻的墨紫,碧绿树梢被暖黄的光影照得温馨,自然山林之间,树梢白云深处,温馨的归家之意渐起。


1735613546852.jpg

1735613548753.jpg

△林上栈道的暖黄灯光


image.png

1735613676316.jpg

1735613679755.jpg

1735613687439.jpg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浮来的名称来源于苏东坡的诗词《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中:“浮来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绝无人送。”当游人到达归家的院墙门前,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仪式感。


1735614929012.jpg

△归家院门


穿过山门,登上巷道,便到了山高回望处。巷道间,植物夹景的营造使自然融于生活细处间。两侧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则更像未来生活化的体验。


1735613735656.jpg

△巷道中的植物营造


登上样板庭院,便有着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眼前是镜面水景深深,中处是空中阁楼云间凤,远方眺望俯瞰整个龙珠湖,宋式园林美学的“平远、深远、高远”,在此得到了完美诠释。


1735613752071.jpg

1735613754112.jpg

1735613758770.jpg

△前、中、后景效果


样板院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与宋代精神美学的结合,在色彩上透着中式的古朴质感,极简的生活方式亦是苏东坡“朴素”的宋式精神。庭院间的植物丰富而不密集,立于院间,可远望高山湖水自然风景,生活的诗意在这里有了写照。


1735613786504.jpg

1735613788730.jpg

△样板院氛围


image.png

1735613840187.jpg

1735613843764.jpg

1735613847312.jpg

1735613849377.jpg

△嵌入景观细节中的宋式精神


场地间的情景连接处,以书法形式的情景标识表达。阳光穿越树梢,照耀在磨砂古铜色文字上,光影跃动,宋式文化精神随之嵌入场地间。


1735613890381.jpg

1735613892159.jpg

△情景标识


行走在峡谷步道山林间,若说抬眼的自然碧绿是场地的馈赠,那么低头所见的精工细节便是意外之喜。地面不经意间看到的文化标识,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也为游人增加步行体验的小惊喜。


1735613918481.jpg

△地面标识


浮来的入口作为宋式的半山门,门边的石狮传承着宋代的造型,并非唐代的昂扬霸气之姿,取而代之的是温顺内敛的柔和。石狮作为镇守家门的护卫,代表着辟邪纳吉、尊贵代表的寓意,亦是精工与宋式美学的表达。


1735613933799.jpg

△宋式石狮


image.png

1735613973664.jpg

1735613975578.jpg

1735613981117.jpg

△园路中的叠石


别墅区中亦是宋式园林的自然、极简、清透所在,石板铺就的道路,设计上经过曲折而达到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行走其上,径直望去是叠石山景,远处风景被树梢遮掩,正如那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叠石流水的自然、行游远望的好奇,在这里巧妙融合。


1735614017823.jpg

1735614019771.jpg

1735614025677.jpg

△树、叠石与流水融为一体


宋式园林作为传统园林的精致代表,“以石为山、以树为林”被广泛应用。设计双木园的过程中,设计以尊重场地的原则,将两棵相交的桃花心木进行保留设计,被保留的两棵桃花心木正寄托着宋式园林的“深林”之意。树下叠石静卧,如山间自然崎岖。坐于树下,微风裹挟着树梢沙沙作响,水面波纹泛起,自然栖居之意顿生。


1735614063748.jpg

△随着台阶而上,框景徐徐展开


别墅区中亦有门框成画。行走台阶上,随着视线上移,门框中的景致如画卷般缓缓展开,移步异景的流动景观,在这里有了写照。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框景作为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汇集自然、建筑、诗画为一体,体现出古典园林的意境。冠云亭中,远处的自然山林与凤云间被窗框起,构成一幅远山画卷


1735614083260.jpg

△前山远翠与凤云间被罗列在窗中


image.png

1735614125700.jpg

1735614127783.jpg


若说古人认为的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分别代表着温饱、乡情、爱情、名利,那么苏东坡的十六件乐事便是纯粹的沉浸在自然之间,心灵洒脱之乐。


项目将苏东坡的宋式精神融于场地间、山水间,让每位追求人生价值的旅人,不妨停下休憩片刻,回到自然山水间,释放心灵,畅享雨后登楼看山的自然乐趣。


17356141438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