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概念图中,是在漫无边际的屋檐上方置入了一个纯白色的建造物,飞檐作为底图象征着传统,雪山则作为丽江的精神图腾而存在。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讲,白色是在象征远处的玉龙雪山,是在构建更广阔的场所关系。
文笔山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各领风骚,基于文笔山的地势,整个场所的起点始于一条拾步而上的林荫堑道,
它隐喻曾经的茶马古道,亦打破了惯性的领域形象——那种不假思索的森严的边界。
随地势逐步向上延伸的林荫堑道亦是进入“光之礼堂”的路径,路的左右两侧是乌桕林,
阳光穿透乌桕林投下的细密斑驳的阴影,构造出一个可与马帮历史沟通的空间媒介,使其更具体验性。
遮蔽空间,往往比自然更富有感召力。当人通过这个遮蔽空间时,身心会被进一步感染,由此进入真正的内庭。
而红色这一在地文化的象征色,出现在内部空间是现代语境下适度的回应。
以内向的红传达形式语言与文化隐喻的表里关系,
其手法取自西扎在塞图巴尔教师学校与波尔图建筑学院的入口衍生空间中对费尔南多达沃拉(Fenrnando Tavora)的致敬。
在《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一书中,巴什拉指出,水象征着时间,生命和死亡那样的抽象性类别,
而这一观点的指出区别出水比起土更具梦幻色彩,它总是在流淌,总是在跌落,总是消失于地平线。
内庭的黑色火山岩立面与红色一样,是新表里关系的一体两面,粗粝的材质暗示我们:建筑是需要被触摸后才能被充分感知。

消逝的建筑作为叙事的结尾,体现出场所融于自然的愿望。它通体采用玻璃材质且只保留必要的金属框架结构来表达与环境相融的质感。
最终,以一个消隐的状态完成空间序列的终点。
